兜兜转转三个月,协和医学院“4+4”试点班的“董小姐”事件,终于迎来大结局。
国家卫健委的调查通报一锤定音,这位被众人托举的“学霸”彻底现了原形——从入学资格到论文答辩,再到临床实习,一路造假堪称“全方位包装”的学术赝品。
讽刺的是,这位“假学霸”不仅顺利毕业,还被医院当作典型宣传,要不是网友扒皮,恐怕还能继续风光下去。
成绩单造假、论文抄袭,连开题报告都能“自由发挥”
董小姐的“传奇”始于2019年,她靠着伪造的北京科技大学成绩单(4门课16学分)混进了协和医学院“4+4”试点班。
离谱的是,这份假成绩单竟然轻松通过了教务处审核,愣是没人发现异常。
进了协和之后,她的学术造假之路更加肆无忌惮。
2021年开题报告写的是“人工智能影像技术在脊柱畸形中的应用”,结果2023年答辩时直接换成“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”,题目大变样,却连审批手续都没走。
这操作,简直是把学术规范当空气。
更魔幻的,是董小姐的论文“创作”过程。
2023年初她的姑姑,时任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的班某娟,直接安排团队教师马某渊给她“送素材”。
马某渊二话不说,把自己带的硕士生的论文草稿发给了董小姐,让她“参考”(其实就是抄)。
更绝绝子的是,她的论文还玩起了“一鱼两吃”。
同一篇病例研究,换个标题分别发在英文期刊《Gastroenterology》和中文《中华医学杂志》上,通讯作者都是协和医院的吴某。
这波操作,属实是把学术不端玩出了新高度。
实习靠关系,手术摆拍当宣传素材
如果说学术造假还能勉强解释为“急功近利”,那她在临床实习中的操作就更让人无语了。
协和医院胸外科的邴某兴医师,私自安排她参与北京市第六医院的“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”,还让她“协助腔镜固定”。
说白了就是摆拍,然而更大跌眼镜的还在后头。
医院竟然拿这些摆拍照片当宣传素材,硬生生把她包装成“优秀实习生”。
不仅如此,骨科主任仉某国还专门给中日友好医院的脊柱外科主任移某打招呼,帮她调整规培轮转计划,妥妥的“关系户”待遇。
19人被问责,但处罚“雷声大雨点小”?
按理说,这次协和的处理速度比武大强多了,至少没彻底装死,直接甩出5家机构19人问责名单。
董小姐的姑姑班某娟被留党察看一年、撤职,取消研究生指导资格;帮她伪造成绩单的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李某宽被免职;协和教务处处长马某因审核失职被降级免职;导师邱某兴虽已退休,但仍被批评教育并取消带研究生资格。
但细看这些处罚,网友却觉得“不痛不痒”,党内警告、诫勉谈话、暂停招生资格……听起来严重,实际上连工资都不受影响。
唯一算得上“重拳”的,可能就是董小姐的学位被撤销。
但比起哈佛、东京大学对学术造假者的终身禁入学术界,咱们的处罚还是显得“温柔”了不少。
协和“4+4”试点班整改,其他学生“清白”?
此外,通报里还特意强调,协和“4+4”试点班的其他学生都经过核查,没发现问题。
只是网友们并不买账——“董小姐能混进去,别人就真没问题?”
毕竟,她的造假链条涉及教务处、导师、医院多个环节,如果不是系统性漏洞,怎么可能一路绿灯?
不过协和这次也算吸取教训,宣布了一系列整改措施:加强成绩单核验、论文答辩后第二年再查重、毕业生统一参加3年规培。
只是这些措施能否真正堵住漏洞,还得看执行力度——再严格的制度,也架不住“人情社会”的侵蚀。
结语:学术造假何时休?
董小姐事件不是孤例,而是整个学术评价体系畸形的缩影。
当论文数量决定职称晋升,当“关系”能轻松绕过规则,再完美的制度也会被钻空子。
协和这次的处理,算是给学术界敲了一记警钟,但要想真正重塑学术诚信,光靠“罚酒三杯”远远不够。
毕竟学术净土一旦被污染,重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更大。